初審編輯:張爽
責任編輯:盧志強
大眾網記者 盧志強 濱州報道
10月23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身邊的變化--基本公共服務品質提升”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濱城區專場,濱城區委副書記、區長李剛,濱城區綜合執法局局長張梅岳,濱城區公安分局政委韓玉杰,濱城區教體局黨組成員、總督學劉鵬飛向大家介紹濱城區提升公共服務品質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濱城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民生“六大領域”,緊盯群眾“急難愁盼”,迎難而上、用心用情,深入實施基本公共服務品質提升行動,牢牢兜住民生底線,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切實把“品質濱城”建設的發展成果,轉化為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社會認同,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居住環境蝶變升級。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新建城市道路8條,已建成通車4條;新建或改建綠道10.8公里,新增或提升綠地30萬平方米;完成9個城中村協議簽訂,12個續建安置區加快建設,已交付安置房4401套;投資9200萬元改造提升49個老舊小區,新建24處智能化充電站,完成30萬戶燃氣軟管免費更換,探索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新改建農村公路、路面狀況改善工程135公里,創建省市區級美麗鄉村31個。提升城鄉環衛一體化水平,新增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村居)12個、垃圾分類亭58處、主題公園2處。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城市排水“兩清零、一提標”成效明顯,北城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項目建成運行,在全市率先實現準四類水穩定達標排放,秦臺河治理成效顯著、蝶變升級景觀河。濱城區榮獲“山東省適宜人居環境獎”。
社會治安平穩向好。突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多發違法犯罪,深入開展治安打擊整治行動,違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11.3%。嚴厲打擊食品藥品、生態環境等領域違法犯罪,成功破獲劉某等人污染環境案件,獲公安部賀電表揚。扎實開展“全民反詐、全域創滿”攻堅行動,勸阻止付28萬人次,切實護好群眾“錢袋子”。9月份以來電詐發案數同比下降68.3%、環比下降48.8%。強化智慧公安建設,完善社會面等級巡防和“1、3、5分鐘”快速響應機制,加快構建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持續推進“平安幸福來敲門”、“百萬警進千萬家”等走訪活動,累計排查化解矛盾隱患354起。堅持便民惠民,打造“一站式”公安綜合服務大廳,設置基層派出所綜合窗口,實現94項服務事項“一窗通辦”,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
基本醫療提質升級。就醫環境不斷改善,投資2.36億元新建3處鄉鎮(街道)衛生院病房樓、提升改造5處鄉鎮(街道)衛生院門診綜合樓、配備醫療設備1900余臺(件),創建10處“山東省基層名中醫工作室”。醫療服務提質增效,推行“一次掛號管3天”惠民措施,惠及患者5.7萬人次,減免費用6.58萬元。開展延時門診服務、“七個一”貼心服務,惠及7.6萬人次。開展“健康科普專家走基層”270場次、中醫藥科普知識巡講、大型義診等活動320余場次。深化藥品耗材采購改革,藥品、耗材集采平均降價50%、70%,減輕群眾用藥負擔4億元。推行“互聯網+醫藥管理”服務,依托82家零售藥店,在全市率先實現“網上下單買藥、醫保線上支付、即時配送到家”便捷購藥服務。
文體事業蓬勃發展。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積極推進黃河(濱州)文化中心、杜受田故居二期、沿黃片區農旅融合發展3個省級文化體驗廊道重點項目,電視劇《杜家大院》列入省委宣傳部“齊魯文藝高峰計劃”。加快提升改造區文化中心,新建6處城市(鄉村)書房城鄉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日益完善。打造“一月一主題”文化活動,舉辦文藝匯演、文化展會等活動134場。開展“一村一年一場戲”惠民演出700場、農村公益電影放映1763場,不斷豐富農村群眾文化生活。開展“黃河從我門前過”村晚、好客山東(濱城)賀年會等文旅活動,其中,2023“黃河從我門前過”村晚作為全國10個分會場之一,在國家公共文化云、央視頻展播,瀏覽量達54.7萬人次。大力實施城鄉體育惠民工程,建成投用北海南碼頭、玉龍湖等6處休閑體育公園,完成北海國家標準體育公園建設、27處公園文體設施提升改造,首屆“九九黃河”體育論壇在我區成功舉辦,黃河小街灣成為論壇永久會址。
基礎教育擴優提質。投用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4所,新增公辦學位1620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8.52%。公辦幼兒園保教費由每人每月1180元下調至588元。九中、十中改擴建工程有序推進,授田英才學園新校區建成投用,中小學普通教室實現空調全覆蓋。投資2300萬元,升級改造3所學校運動場、6所學校教學設備,維修改造2所學校校舍,惠及2.76萬名學生。七中劃片招生、農村初中生進城上學目標全部實現。師資水平優化提升,新增各類教師549人,其中面向省部屬重點師范大學引進教師267人。規范民辦機構收退費行為,實現130處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全流程監管。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覆蓋率、有需求的學生參與率均保持100%。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中考成績穩居全市第一。
民生底線持續兜牢。就業創業提質增效,探索“公益性零工市場+社區微工廠”靈活就業模式,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865萬元,城鄉公益崗位上崗4309人,城鎮新增就業5733人,打造全省就業環境友好型城市。社會保障持續筑牢,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001元、789元。完成省級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集體補助試點,企業養老保險新增參保6782人,居民“兩病”門診用藥報銷比例由60%提高到70%。探索“物質+服務”救助模式,打造“e救善助 幸福濱城”全省優秀社會救助品牌,獲評首批全省社會救助綜合改革實驗區。實施“銀鈴安康”工程,惠及11萬名60周歲以上老年人。發放高齡補貼307萬元,惠及9.3萬人次!叭缈导覉@”殘疾人之家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建成50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規范化示范點,完成102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養老適老化改造,建成孝善食堂70處,居家養老服務做法被中央電視臺宣傳報道,經驗做法入選全國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作推進會典型案例。
民生難題有序化解。堅持“見人見面見思想”,實行疑難訴求工單“331”辦理機制,全面提升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訴求辦理質效。1-9月份,全區累計辦理各類群眾訴求95719件,按時辦結率達100%,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深入開展群眾“身邊事”問題化解百日攻堅行動,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化解一批群眾關心的難點堵點問題,持續擦亮“濱周到·城心辦”服務品牌。
下一步,濱城區將錨定“民生品質更實”目標,扛牢主城區的責任和擔當,思想再解放、機制再創新、工作再加力,持續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奮力交出一份有份量、有質量、有溫度的民生答卷,為“品質濱州”建設貢獻主城區力量。
聚力提升城鄉品質,讓“品質濱城”更有質感。深入踐行城鄉融合發展理念,立足主城區優勢,深入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不斷豐富公共服務功能,努力打造有特色、有溫度的城市空間;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全力抓好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努力打造有魅力、有活力的城鄉融合發展樣板。
聚力破解民生難題,讓“品質濱城”更有溫度。始終把群眾滿意作為最高標準,堅持“見人見面見思想”,全面提升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訴求辦理及時度和滿意率,精準有效抓好群眾“身邊事”問題化解,建立完善“問題清單、整改清單、責任清單”三張清單動態清零機制,讓民生保障有力度、有速度、更有溫度。
聚力增進民生福祉,讓“品質濱城”更有內涵。聚焦民生所盼、民心所向,圍繞民生“六大領域”,謀劃實施一批民生項目,著力辦好一批民生實事,讓人民群眾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兩微一抖”等多種渠道,全方位、多層次解讀惠民政策,宣傳民生工作成效,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實惠、體會到變化。
初審編輯:張爽
責任編輯:盧志強